[1]华心祝.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[J].煤炭科学技术, 2006, 34(12):78-81
[2]卢小雨, 华心祝, 赵明强.沿空留巷顶板下沉量计算及分析[J].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, 2011, 28(1):34-38
[3]黄万朋, 高延法, 文志杰, 等.钢管混凝土支柱巷旁支护沿空留巷技术研究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 2015, 44(4):604-611
[4]谭云亮, 吴士良, 尹增德, 等.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[M].北京:煤炭工业出版社, 2008:219—221, 230—231.
[5]侯朝炯, 马念杰.煤层巷道两帮煤体应力和极限平衡区的探讨[J].煤炭学报, 1989, (4):21-29
[6]张培森, 林东才.沿空留巷技术研究[M].北京: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, 2014:19—22.
[7]王渭明, 徐 飞, 秦文露.高瓦斯煤矿矸石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技术[J].煤炭科学技术, 2013, 41(12):1-3
[8]马念杰, 白忠胜.无人工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技术与工艺研究[J].煤矿开采, 2010, 15(4):51-56
[9]康红普, 牛多龙, 张 镇, 等.深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2010, 29(10):1977-1987
[10]姚亚虎.1100 m埋深沿空留巷坚硬顶板主动卸压控制研究[D].徐州:中国矿业大学, 2014:55—56.
|